• “地震は必ず来る、しかしいつ来るかはわからない”(地震必至,然其时未知)

post-image

喜忧参半:三陆冲群震的局部释放与风险迁移

这种逆断层的正断层地震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通常可以释放压力降低大地震风险,但也可能引起板块面的大地震。 蹊跷的是11~13号这三天中,三陆冲仅东京时间12号上午9:29发生过一次5.2级地震,似乎群震突然平息了。 但与此同时,东北其它地方却频频发生地震,包括千叶县东方冲在12日早上5:51~6:15这短短20几分钟内发生了4次地震,震级从2.8到3.7,另外还有茨城县北部、福岛县冲、宫城县冲和岩手县冲都在这两天相继发生了地震。

post-image

同样是群震,为何三陆冲群震比吐噶喇更危险

关注日本地震的宝子们,肯定不会忘记今年6月~8月间的鹿儿岛吐噶喇群震——在不到3个月内震了近3000次。 根据JCERI的模型推演和数据分析,这两天岩手外海三陆冲地带发生的群震,其实远比鹿儿岛吐噶喇群震风险更高。这是为什么呢?

post-image

高风险事件!要警惕夜间可能发生新的强震!

上午提示说可能有6.5级地震,下午果然来了!而且是6.7级! 首先声明,这不是什么地震预测的突破。JCERI的确有一个很强的推演模型,但并不能精准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。 当然,这也不是撞大运和赌概率。事实上,只是基于大数据和历史模型,一次精准的推演而已。而这次地震的模式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,是推演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
post-image

突发群震!高风险!东日本大震灾同一地震带

今天,日本岩手县外海的三陆冲陆续发生了多次中强度地震: 07:15 JST 一次 M5.8(深度 10 km)为今日中最大規模,并且在 07:27、07:33、09:17 等还有 M4.8–4.9 等余震记录。 最坏情景:若群震向西迁移(进入海沟轴部),可能诱发M7级以上板块界面地震;向东则继续外隆引发中等规模地震,最大M6.5左右。

post-image

内陆觉醒,整体活化前奏?萨摩半岛群震敲响警钟

过去类似的群震多发生在吐噶喇列岛或伊豆诸岛等火山带附近,而这次出现在非火山地带,显示出地壳应力在重新分配的迹象。 回顾历史资料,这种群震型内陆活动在萨摩地区极为罕见,但可找到三次相近的案例.

post-image

京都“深部震”:“没出息”还是另有隐情

一向被视为“地震少发区”的京都,东京时间今天凌晨4:04却突然发生了一场4.9级地震(部分来源报道为5.1级),震源位于京都府北部(35.4°N, 135.5°E)。 是京都的地震带不争气、耐不住寂寞要”没出息“地闹腾闹腾了,还是另有隐情?这次地震会不会改变京都的地震模式带来新的风险? JCERI为你揭开谜底。

post-image

这不是一场突发事件,而是一个正在累积的过程

最近三个月,日本东北太平洋一带(岩手、宫城、福岛近海)震级4~5级的地震持续高频出现。 范围几乎覆盖:三陆海岸—仙台湾—常磐沖这一整条地震活跃带。这些地震虽然未造成重大破坏,但背后的信号绝不能忽视。

post-image

环火带又出事!菲律宾7.4级10日双响大地震环火带又出事!菲律宾7.4级10日双响大地震

双十日上午9:43(东京时间10:43),菲律宾棉兰老岛东达沃省马奈镇(Manay)附近海域发生7.4级地震,震源深度20公里。 地震发生后,菲律宾地震局、日本气象厅、美国海啸预警系统和印尼地球物理机构都发布海啸预警。但随后不久即解除了海啸预警。 但真正值得注意的,是模式而不是单点事件......

post-image

独家:一个引擎5小时触发4次地震的微妙线索

截止到东京时间22时,今天日本全境共发生了8次地震,前4次都是鹿儿岛吐噶喇的群震,后4次分别发生在关东和东北的太平洋沿岸。这些事件发生在约5小时内,震中沿东北偏北方向排列,跨度约350公里从千叶到宫城。数据表明系同一地震引擎作用下的联动,其中可能蕴含微妙线索。

post-image

菲律宾强震致火山喷发,死亡人数或达3位数

当地时间10月1日,菲律宾地震发生后,距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约1小时车程的塔尔火山主火山口发生小型蒸汽岩浆喷发。另据菲律宾宿务当地新闻报道,地震死亡人数已经逼近70人(包括31名儿童)。

post-image

对9.30菲律宾7级地震的初步分析

9月30日22:59(东京时间),菲律宾突发6.9级地震。根据地质背景,此次地震属于菲律宾地震带(Philippine Mobile Belt),具体由菲律宾断层系统(Philippine Fault System)触发。这一地震带是菲律宾群岛内部复杂的构造板块边界区域,受到周边多个板块的挤压和滑动作用。未来一周大概率会有余震,最大震级可达6级。

post-image

国庆期间日本大地震风险榜:有你的目的地吗?

马上就到国庆黄金周了,赴日游是否已经安排上了? 最新JCERI国庆期间日本各都道府县大地震(7级以上)风险榜来了!你的目的地在这个榜单上吗?赶紧来查一下吧! 顺便为大家汇总了最近一周的日本地震数据,在此提醒大家安全出行:在享受旅行乐趣的同时,还需切实关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防范。

post-image

警惕:吐噶喇群震今日频次突增,震源变浅

这3天的地震以M3–M4级别为主,发生在多个不同构造背景区域。 需关注的是吐噶喇群震在相对平稳一个多月后,今天频次又显著增加,截止到东京时间23:12全天已发生24次地震,且震源位置极浅,因此虽然震级最高只有4.7级,却出现了2次5弱和1次4级的震度。

post-image

堪察加再发7.7级地震,强余震还是新主震?

据JCERI监测数据,北京时间9月13日10时38分(东京时间11:38),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再次发生7.7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公里。 这是继7月30日上午7時24分堪察加8.8級浅源地震后的又一次强震。7月30日8.8级主震发生后余震不断,那么今天的7.7级地震是又一次强余震,还是一次新的主震呢?

post-image

内陆地震占比过半,日本内陆直下地震风险上升

截止到9月10日的一个月内,日本共发生235次有感地震,其中:内陆断层带地震次数128次,板块边界/海域地震次数:107次;内陆地震占比:54.5%。

post-image

今晚血月将如期而至,大地震风险会增加吗?

今晚(准确说是凌晨),一次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观测到的血月即将到来,这次红月月全食日本全国也都可以观测到,这也是约三年来首次全国范围内可见的月全食。日本科学家曾研究全球最大地震与月相的关系,发现自1900年以来全球12次最大地震(Mw8.5级以上)中9次发生在满月或新月附近(新月正是日食可能发生的时期)。

post-image

今日全球地震动向及JCERI例行发布

今天全球地震活动相对活跃,根据最新监测数据,全天已记录到1次6级以上地震、8次5级以上地震,以及54次4级以上地震。 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包括......

post-image

异常信号已现,未来数周是重要观测窗口期

鉴于日本地震相对静默状态持续已4周,而在今年日本各大地震带陆续进入了活跃期的背景下,这种静默尤其值得关注。 从日本气象厅(JMA)和USGS的数据来看,8月初以来存在一定程度的地震活动减弱迹象:除了吐噶喇列岛周边海域的低强度群震外,其他主要断层带的M4+级地震频率明显低于今年平均水平。

post-image

解锁地震风险新视角:指数背后的颗粒化革命

作为全球首个大地震风险指数,JCERI并非简单的地震预测,它无法也不会象网络上各类装模作样、甚至装神弄鬼的所谓地震预测一样,预告何时何地会发生地震。事实上,人类目前的科技是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地震预测的,因此所有这类预测都是在打擦边球或者瞎蒙,而一旦蒙对了一次(哪怕只是擦到边),这些人就会拿来吹嘘一辈子。而JCERI所做的,是提供一种全新的科学视角:对地震风险评估的“颗粒化革命”。

post-image

7小时内多板块南北三响:巧合?连锁反应?

东京时间今天中午12点之后,在不到7小时的时间内,日本从南到北发生了3次地震,且3次地震的震级都在4级以上,最大震度都是2。就地质构造带而言这3次地震并无直接关联性,但这从南到北的3次同步共震,真的纯属巧合吗?